王俊刚的主页

《结构性思维》 王琳 朱文浩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6.5

记录时间:2021年国庆期间

科学方法有三大要素:有用、好学、可持续。“有用”是科学方法成立的基础,不仅逻辑上成立,更要被实践验证真实有效;“好学”是科学方法传播的必要条件,掌握了若干简单的规则就能演绎出万千变化;“可持续”则是科学方法的通用性要求,是“术”,能够处理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道”,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

结构性思维满足这三大要素。其内容主要包含四大原则(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和两大结构(纵横结构)。

员工在销售技能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真正影响销售人员业绩的最大因素是他的主管能否对他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这种指导体现在销售会议、指令传达上,换句话说,直接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成为决定普通员工业绩的最大因素。实际上,人的行为不同是因为背后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惯性来主导他的行为。表面上的表达不清,实际上是思维混乱,没有逻辑也没有结构。思维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一个结果的时候,先要改变达成这个结果的行为,而要改变这个行为,就要从改变思维入手。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就得先纠正行为后面的错误思维。完善或改变思维不仅是改变结果的一个好方法,而且可以达成持久的改善。而在我们的思维中,最大的问题也最容易改善的是结构性思维。

第一章 初识结构性思维

“结构”可以定义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实际上,“结构”所关注的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构除了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外,在社会领域中也无处不在。小到家庭,有老人、有孩子,有结构;中到企业,有领导、有员工,有结构;大到社会,有顶层、有基层,有结构。

钻石和石墨的对比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对性质和功能都有重大影响。其实不仅仅在自然界物体的内在结构如此重要,在社会领域,结构也具有关键作用:一家企业的人员结构关乎企业的运行与效率,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可以影响国家的发展。结构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如果结构方面存在一个小问题也许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思维是大脑对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认识,或表达出来的一种过程。有结构的事物、有结构的思考、有结构的表达。

做事经过从无序到图纸再到创造。

结构性思维可以解决沟通、思考、写作、记忆四大问题。

沟通问题:如果所希望表达的是100%,在与团队成员沟通的时候一般只能讲出80%,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对方听到的最多只是60%,能听懂的部分只有40%,真到执行时就只剩下20%了,等到三个月后再问某位成员之前跟他说过什么,他可能已经完全忘记了。

思考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推出了一套方法,它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对于决策和执行很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时的疏漏,这套方法就是5W2H。使用时只要填空就可以了。

写作问题:如果给了一个题目让我们去写报告,根据标准结构图,报告的题目就是示准结构中的G。接下来,只要想办法去找下一层级中的A、B、C,找到A、B、C之后再考虑其中的A1、A2、B1、B2等就好了。如果手头有一堆素材,需要向领导汇报。在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中,这种情况可以描述为有太多A1、A2、A3,B1、B2、B3等,甚至都不知道已有的素材哪个是A1,哪个是B1。因此,需要先分类并总结出A、B、C来,最终给领导一个明确的G,以及一份观点清楚、内容翔实的报告。

第二章 了解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分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在纵向中,任何一个层次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总结;在横向中,多个部分因一个共同的逻辑,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标准结构从上至下有四个层级,由少到多,上尖下宽,像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第一层级是序言。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都需要在正式内容前面加上一段开场白,这样的开场白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入主题的作用。第二层级用G来表示,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中心思想( Governing Thought),或者说是一个最终目标。对于中心思想,我们很容易理解,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需要表达中心思想,哪怕是散文,也有形散而神不散的要求,所以中心思想是必需的。而对于处理某件事情来说,G就是最终目标。第三层级用A、B、C等代表不同的意思。这里提到A、B、C三个字母,“三”在我国的语义中通常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即“三”并不实际代表三个,而是很多个。那么A、B、C这三个框里可以填些什么呢?上面提到过,横向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联系。之前也画过一张处理事情的结构图,这一层级填的是5W2H。其实5W2H就是以处理事情需要考虑的各个维度这一逻辑联系在一起的。在议论文的结构图中,这里的A、B、C可能就是各个分论点。第四层级的内容,是对上一层级内容的具体描述或者是上一层级思想的具体表现。如果是议论文,那么A1、B1、C1这一层级就是具体的论据,用来具体论证相应的论点。

结构性思维的四大核心原则, 分别是结论先行、 分类清楚、 排序逻辑及上下对应。

结论先行就是在进行表达的时候需要把结论放在前面,就像在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图中,要把中心思想G放在首位一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所要沟通、交流、分享的素材、模块内容特别多,远远超过在短时间内所能记住的范畴。因此,必须遵循结论先行原则,把结论放在开头说,这样对方才更容易记忆你想要表达的主题,并理解后面所表达内容的目的。在信息复杂、 时间紧迫和受众需要这三种情况下, 必须结论先行。

分类 是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 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因此,分类是为了确定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正是结构性思维的一种应用。 可以借用MECE分析这一方法, 它能够使得分类更清楚。 MECE, 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首字母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 它是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MECE分析意味着将问题细分为明确的、 没有重叠的子问题, 同时确保所有相关问题都已考虑在内。不妨先将ME(Mutually Exclusive, 相互独立) 和CE(CollectivelyExhaustive, 完全穷尽) 拆开来看。 相互独立要求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即分类是在同一标准(或维度) 上, 并有明确区分, 不可重叠; 完全穷尽是指所有的部分都完全穷尽, 这意味着全面、 周密, 没有遗漏 。MECE分析要求分类做到这两点: 相互独立和完全穷尽。 如果分类满足这两点, 那么就意味着将某个整体划分的不同部分相互独立并不重叠、 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也就是说此时的分类是清楚的。

排序, 又可称作排列, 指置于正确、 方便或适宜的次序, 也有安排布置的意思。 如果说分类是为将整体划分成部分提供一个合理的标准,那么排序就可以理解为为部分的摆放次序提供一个合适的标准。排序逻辑实际上就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摆放次序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 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上下对应就是指直属的上下两级存在“针对”和“相应”两种关系。 上下对应中的“针对”多属于因果关系, “相应”多属于从属关系。 因此, 还可以把上下对应简单地理解为上一层级和直接的下一层级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 关系或从属关系。 从结论先行的角度来讲, 通常上一层级是果, 下一层级是因, 下一层级从属于上一层级。

第三章 深入结构性思维

在标准结构金字塔结构中,还存在三种子结构,分别是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结构(也就是A和A1、A2、A3之间的关系),同一主题下子主题之间的横向结构(也就是A1、A2、A3之间的结构),以及序言的结构。

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之一是“上下对应”,可以理解为上一层级和直接的下一层级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从结论先行的角度来讲,通常上一层级是果,下一层级是因,下一层级从属于上一层级。这种上下对应通常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有结论,再去找论证,这种情况可以看作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二是先有内容,再去下结论,这种情况可以看作自下而上的纵向结构。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通常会有以下3种情况。1.命题作文(或报告)2.主题辩论(或演讲)3.询问和回答。自下而上通常为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该遵循上下对应的原则,即通常上一层级是果,下一层级是因,下一层级从属于上一层级。

在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中,有两大原则和横向结构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排序逻辑和分类清楚。把属于同一个主题下的子主题放在一起,这个过程就是归纳的过程,在标准结构图中就是列出一个个横向结构的过程。罗列的过程就是归纳,很显然归纳也属于一种横向结构。

询问和回答:做好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的五个步骤,它们分别是设定场景、明确目标、确定主题、设想问题和回答问题。设定场景包括设定时间、地点、人物等,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与对方的身份。在行动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目标。“主题”定义为“发出新信息并引起对方疑问或兴趣的语句”。人们会对什么样的语句产生疑问或兴趣呢?1.对未知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2.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3.对别人都在关心的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为了传递新的信息而进行的表述必然会使读者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事先想好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作为表达者,你需要很好地解决上面所设想到的问题。

概括和总结: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在思想方面从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并将其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总结就是指综合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指导性的结论。从概括和总结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概括更大程度上是抽象的过程, 总结更大程度上是精减的过程,但是它们都是由多变少进行提炼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可以当作近义词,甚至能够通用。从结构性思维的角度看,它们就是自上而下的。概括总结的过程分作三步,即收集信息、分类整理、概括总结。信息收集的原则:可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信息收集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检索法、网络法。分类就是以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归类,不同的则分开。分类是使事物高度有序化的过程,大而言之,它使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认知效率和工作效率。概括总结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的形式,对相关知识提纲挈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散而乱”变成“少而精”。概括总结应保证重点突出,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总之,要通过对知识、内容、方法的归纳总结,使零散的内容整体化、有序化、结构化,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总结法是指抓住大段文字或信息中的主要内容,将其中心思想总结出来。概括法是指把多个具体信息整理为一个抽象信息。如果说结论法是从无到有,那么概括法则是抽取出潜藏在事物之中的共同本质。也就是说,概括法是指从信息群组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以此减少表达内容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将已知具体信息抽象化。所谓“结论法”,就是从已知的诸多信息中发掘尚未凸显的较高层级的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的过程。其重点在于,以已知的诸多信息为依据,做进一步的推论。在自下而上的总结和概括中,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区分事实和观点,尽量做到所表达的主题句是有事实与观点的。在小学语文中,中心思想由“主要内容”与“写作目的”组成。这里的“主要内容”就是事实,“写作目的”就是观点。因此,中心思想是事实加观点的组合,事实就是事情的真实的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美国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对于前者,可以用可信的证据进行反驳;对于后者,则任各自表述。仅有事实,对方就不知道你要表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除非你的目的就是陈述事实,让对方来做判断;仅有观点,又很难站得住脚,或者不需要进行讨论,而这样仅仅表达观点又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事实和观点同时出现,对方才能知道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然后可以和你讨论你所说的事实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以及这个事实是否能支持你的观点。

演绎就是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3)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4)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 联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形式。限于篇幅这里只重点讲三段论。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项(中项)的两个性质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形式。一般三段论在表述的时候都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这三项。也可以把三段论运用在全文当中:一段是大前提的具体叙述,一段是小前提的具体叙述,一段是结论。具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三段论,可以称为标准式三段论。除 了这种三段论以外,生活中还有一种三段论:现象、原因、解决方案。这种三段论,本书称之为常见式三段论。

成功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积累。(1)“关注结果”是持续改进的目标,是贯穿整个绩效改进活动的指南,也是衡量绩效改进成败的标准。(2)“系统思考”是持续改进的方法,它是我们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法则,也是绩效改进所倡导的工作方式。(3)“增加价值”是持续改进的焦点;绩效改进顾问需要始终关注每一个方案、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结果带给客户的价值。(4)“伙伴协作”是持续改进的基础,绩效改进顾问在绩效改进过程中与专家、客户紧密合作,是绩效改进活动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

归纳推理(inductive inference),是指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根据归纳推理的前提所考察的对象范围,可以把归纳推理划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根据前提所揭示的对象和属性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它划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complete inductive inference)是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对象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也称简单枚举法,它以经验为主要依据一,根据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又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科学归纳推理(scientific inductive inference)又叫作科学归纳法,它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依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或不具有)因果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推理认识发展过程的方向不同)。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第二,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而演绎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第三,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归纳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即必要条件的关系,前提被结论所蕴涵。而在演绎推 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结论,前提可由结论必然地推出。

第四章 再探结构性思维

其实从思维的角度讲,平时思考的时候也应当结论先行换一,换种说法就叫“关注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的。由此不难认识到“结论先行”和目标在思考或行动领域的重要性。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体力、能力和性格相似的人,让他们分别向20公里外的三个不同村庄步行。第一组的人对村庄的名称和路途的长短一无所知,实验主
持者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了四五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又走了几公里,离终点只剩三四公里时,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坚持走到终点的人只有一半左右。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直到有人说:“快到了!”大家才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主题在不同的文体或表达体裁中有不同的称谓:在议论体裁中,主题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在一般记叙体裁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被简称为“主题”或“主题思想”。主题是表达的灵魂、统帅,是决定表达成败的关键。

标题又可以称为题目,它的意思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1.概括主要内容2.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形象3.直接或间接表明态度4.作为线索贯穿5.设置悬念。

序言通常是主要内容之前的一段信息。序言可以是向受众说明表达的意图及表达内容中所阐明的主要问题,也可以是概述受众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即将表达的主要内容建立联系。可以说,序言是表达内容的门面,是一个人的外表。文章或书籍的序言第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让审稿人明白书稿的价值,序言往往可以体现作者独到的习作风格,因为要写好书稿的序言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审 稿人在品读序言的过程中就已经在潜意识中对文章有了定论。读者也可以从序言中看出此组文章或书的精华。序言的第二个作用是引领受众进入主要内容。可以说,文章、演讲的序言部分做得好,受众的接受率也会提高。一个好序言,不仅可以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所要表达的大概内容或意图,又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出不同的目标:按时间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按层级分: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按结果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生存目标。目标可以分成很多类。目标是分工、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考核、激励的标准。

设定目标的步骤:我想要实现什么、我要怎样实现它、我要取得怎样的结果、我要什么时间完成、将上面各问题的答案进行组合。

设定明确目标的原则:让目标始终存在、不求一次完美、要科学调研。

如何明确对话的目标:提前预想场景,越具体越好、分析对话双方,站在不同角度、清楚自己的目标、分析对方要实现什么

好主题是怎样炼成的:一、酝酿: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二、提炼:全面分析,发现本质;三、升华:主打价值,提升层次。

如何设计标题:一、求小;二、求精;三、求实;四、求彩;五、求思

序言的结构:一、开门见山结构:顺序是回答—背景—冲突;二、冲突优先结构:顺序是冲突—背景—疑问—回答;三、突出信心结构:顺序是疑问—背景—冲突—回答。

第五章 遇见句子结构

从世界出发, 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 是事实的总和; 事实在人脑中的反应就是思想, 思想又是有意义的句子。 世界和事实相关, 事实和思想相关, 思想和句子相关, 所以世界和句子相关。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逻辑层面的世界是由句子构成的。

按功能分类:功能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描述事实; 二是使听众做某事; 三是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 四是表明我们对做某事的承诺。 针对这四类作用, 也可以把句子分成四类 : (一) 信息类 (二) 指令类 (三) 表达类 (四) 承诺类 。

按表达语气分类 : 分为陈述句、 祈使句、 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类。

句子当中包含了6个组成部分, 即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一个完整句子, 其成分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 +宾语。 符合这样一个排列顺序的完整句子结构, 就可以看作标准句子结构。

复句的构成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 一种是借助起关联作用的词语(通称“关联词语”) ,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合起来。根据复句中连词(包括与之配合的关联副词) 所起到的关联意义的不同, 可以将连词分为表联合和表偏正两类。 联合关系主要有并列、 连贯、 递进、 选择、 取舍五种。偏正关系主要有转折、 因果、 假设、 条件、 目的、 让步六种。

第六章 结构性思维与想

人类认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客观存在的事物;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思维; 为思维创造的语言, 借此才能与他人交流。 想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社会, 就必须做好两个前提: 一是有清晰明确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思维, 二是有与思维紧密切合的语言。 运用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就可以让思维更清晰、 明确和忠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第一, 结论先行, 能够明确认识的目标。 第二, 分类清楚, 能够更忠实反映客观事物。 第三, 排序逻辑, 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四, 上下对应, 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事物。

人脑这台令人惊异的机器具有五大功能 ——接收、 保持、 分析、 输出和控制, 详情如下:接收: 任何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任何东西。保持: 记忆能力(存储信息的能力) 和回忆能力(可以调取被存储信息的能力) 。分析: 模式辨认和信息处理。输出: 任何形式的联系或者创造性行为, 包括思维在内。控制: 所有的精神和身体功能。

其中“保持”这一功能, 说的就是记忆。 《纽约时报》 的一次调查显示: 所谓成功者, 96%记忆力都非常好; 所谓失败者, 绝大多数记忆力都较差。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 拿破仑曾说过: “没有记忆的脑袋, 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 ”

记忆的分类 。按时间量分类, 可以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 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按信息来源分类, 可以把记忆分为视觉记忆、 听觉记忆、 味觉记忆、 嗅觉记忆、 触觉记忆和动觉记忆六种。

经典模型中的结构性思维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 简称7S模型, 是麦肯锡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 其中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的各方面情况, 包括结构(Structure) 、 制度(System) 、 风格(Style) 、 员工(Staff) 、 技能(Skills) 、 战略(Strategy) 、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ision) 。 在该模型中, 战略、 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 风格、 员工、 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PEST模型是一种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模型, 所谓PEST即政治(Political) , 经济(Economic) , 社会(Social) 和科技(Technological) 。 PEST有时也被称为STEP, 后来有了一定的演变,增加了考察因素, 如环境(Environmental) 、 教育(Education) 与人口统计(Demographics) 等。

第七章 结构性思维与听

听是了解和把握对方观点与立场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也是人们制定目标和进行行动的依据。 只有在清楚对方观点和立场的真正含义之后, 才能准确地接收对方所传达的信息。积极的听, 就是听者全神贯注, 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 经验储备及感情等, 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 以便在接收信号后立即进行识别、 归类、 解码, 并做出相应反应, 如表示理解或疑惑、 支持或反对、 愉快或难过等。 积极的听既涉及对语言信息的接收, 也涉及对语言信息的反馈。 消极的听, 就是听者在接收信息时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中, 即处于一种随意状态中, 如平时家庭中的闲谈或者非正式场合下的交谈等。

四种主要障碍。(一) 注意力不集中, 思路跟不上 (二) 主观判断, 急于表达 (三) 带着偏见, 易受刺激 (四) 自身不足, 难以听懂

听的技巧:一、 听关键词明确时间顺序 二、 听连词了解逻辑关系 三、 听关键词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只对事物只进行描述、 展示而不进行诠释,观点是指表达者的判断、 感受等, 通常可以被分为价值判断、 品味或偏好、 信念、 态度、 情感或感觉这五种类型。

记得技巧:除了运用文字来记笔记, 还可以在笔记中使用一些符号。 运用符号既可以使笔记看上去不那么乏味, 又可以节省时间, 更能明确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八章 结构性思维与说

卡耐基为介绍词的结构做过总结。 他认为, 对大部分介绍词来说, “题—重—讲”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构, 可以帮助主持人组织好资料。“题”代表演讲的题目, 即宣布演讲者的准确演讲题目。 “重”代表重要性, 即说明这次演讲主题的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 主持人需要通过介绍重要性来引起听众的关注。“讲”代表演讲者, 即应该介绍演讲者的特殊资历, 尤其是与其演讲主题有关的内容。 最后, 要明确而清楚地说出演讲者的姓名。

演讲内容要有结构 :(一) 内容排序逻辑 (二) 运用与顺序有关的词说明重点 (三) 利用标志词句让结构增色

画说服的结构图 :(一) 收集信息 (二) 画结构图 (三) 优化结构图

第九章 结构性思维与读

阅读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行为, 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阅读最重要的目的, 也是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读者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在阅读完一篇文字内容, 能有意无意地整理出它的中心思想, 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也是结构性思维中自下而上概括和总结的体现。

概括主要内容。

一、 根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有不同概括方法 。(一) 写人和事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先前所说的5W2H: Who、 What、 When、Where、 Why、 How和How much。 简单来说就是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然后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就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 写景和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 什么物? 它有什么特点? 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 按什么顺序写的? 怎样写的? ”然后再进行概括。

二、 概括写作目的的方法 。(一) 分析题目概括法 (二) 利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 (三) 找关键词概括 (四) 找重点句概括 (五) 找过渡句、 段概括 。

在了解了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概括方法后, 把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合并起来就是中心思想了。 通常描述中心思想的句子结构是: 通过……(主要内容) , 表达了……(写作目的) 。

第十章 结构性思维与写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安排横向结构的方法。

一、 记叙文 : ( 一) 以时间推移为序 ( 二) 以空间变换为序 ( 三) 以时空交错为序 ( 四) 以材料性质为序 ( 五) 以心理意识流动为序

二、 议论文 :(一) 并列式 (二) 递进式 (三) 结合式

三、 说明文 : (一) 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 (二) 以空间位置的变换为序 (三) 以事物的逻辑顺序为序

PPT的页面中大致包含了五种类型: 主题页、 目录页、 标题页、 内容页和结束页。

体内容页的结构 :包含页眉、 页脚和主页面三个部分 。(一) 页眉要写结论句 (二) 运用FAB结构撰写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页使用了FAB结构。FAB对应的是Feature(属性) 、 Advantage(作用) 和Benefit(益处) 这三个英文单词。属性(Feature) 即事物所包含的客观现实, 也可以说是特征, 如事物的形状、 颜色、 气味、 材料、 大小、 产地等都是事物的属性。作用(Advantage) 是某个属性对人或事物产生的影响, 或其功能、 效果,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特点。益处(Benefit) 指的是有益的地方或好处, 也就是优势。 (三) 多用逻辑和结构明显的图示。